一、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好材料。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对古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缺乏深入挖掘诗中情感和意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等方式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理解诗句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再现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音乐片段等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轻音乐作为背景音效,同时展示几幅关于山林风光的照片,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景色的感受。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独坐敬亭山》。”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相互检查发音是否准确;
3. 指名几位同学展示朗读成果,给予鼓励性评价。
(三)精读感悟
1. 分析题目含义:敬亭山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独坐”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当时孤独寂寞的心境。
2. 逐句讲解:
- “众鸟高飞尽”,形象地刻画出了天空中鸟儿飞翔离去的画面;
- “孤云独去闲”,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
- “相看两不厌”,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 “只有敬亭山”,点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3.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让你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试着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回顾
带领全体学生再次齐声朗读整首诗,加深印象。最后提醒大家要珍惜眼前的大自然,多走进户外去感受它的美丽与神奇。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 收集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下节课分享交流。
八、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