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沁园春(middot及长沙》原文与鉴赏)

在中华文化的瑰丽长河中,毛泽东主席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其中,《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与壮志雄心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在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伫立于橘子洲头,极目远眺,湘江奔腾北去。他看到群山被霜染得一片火红,层层树林仿佛被浸透了色彩;江水清澈见底,船只穿梭往来。在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中,鹰展翅高飞,鱼儿自在游弋,万物都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生长。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诗人不禁发出感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句既是对自然界的思索,也是对社会现实的质询,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下阕则回忆了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诗人想起了那些曾经一起求学的同学,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在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大家胸怀理想,以笔为剑,以文为盾,批判时弊,针砭腐败。他们无所畏惧地投身革命事业,甚至将权贵视为粪土。最后,诗人深情地回忆起与朋友们在湘江中搏击风浪的情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历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崇高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它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