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父亲在大地震后,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挖掘废墟,最终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本文以生动的语言、紧张的情节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同时也体现了父亲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复杂情感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句子,理解父亲坚持不懈救儿子的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子间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为什么能在危险面前坚持到底;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地震场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力,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灾难,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入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之处;

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故事发生在哪里?

- 主要讲了谁之间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

1. 学习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

- 让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父亲行为举止的相关句子;

- 小组讨论:为什么当其他家长都放弃了希望时,这位父亲却仍然选择留下来挖掘?

- 全班交流观点,教师总结归纳出父亲信念坚定、勇于承担责任等优秀品质。

2. 学习第二部分(第13-24自然段)

- 重点研读第13自然段中“他挖了8小时……整整36小时。”这一句,指导学生从数字对比入手,体会时间流逝之快以及父亲工作的艰辛;

- 阅读第20自然段,思考:阿曼达的话给了父亲怎样的力量?

3. 学习第三部分(第25-34自然段)

- 引导学生关注父亲最后成功救出儿子时的表情动作描写,进一步深化对父爱伟大无私的认识;

-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场即兴演讲比赛,题目为“假如我是那位父亲”,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

│父亲│

│信念│

│行动│

└───┘

┌─────┐

│儿子平安归来│

└─────┘

七、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方面,采用了多种手段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某些环节可能稍显吃力,今后还需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