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高考题评析与历史思维导图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高考题评析与历史思维导图,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4:22:36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I)在命题风格、考查内容和难度设置上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定趋势,同时也在细节上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将对2018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进行系统评析,并结合历史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命题思路与知识结构。

一、试卷整体分析

2018年全国卷I历史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整套试卷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出“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的命题理念。

1. 选择题:稳中求变,强调史料实证

选择题共12道,每题4分,总分48分。题目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模块,其中古代史占比较大,尤其是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内容较为突出。试题多以材料为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例如第24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题目引用《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第26题则围绕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展开,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非选择题:注重逻辑与综合运用

非选择题共3道,分别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中的国际关系。题目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层次感,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与评价。

如第40题考查的是“清朝的边疆治理”,题目通过提供多段史料,引导学生从制度、政策、民族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体现了对历史思维深度的要求。

二、命题特点与考查方向

1. 突出核心素养,强调历史解释

2018年试卷在命题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两大方面。题目大量使用原始文献或历史图片作为材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

2. 注重中外联系,体现全球视野

尽管试卷仍以中国史为主,但世界史部分也有所加强,尤其在第41题中,涉及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与时代特征。

3. 强调知识整合,提升综合能力

试卷中不少题目需要学生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第42题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还锻炼了其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三、历史思维导图构建建议

为了帮助考生更高效地复习备考,以下是一份基于2018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内容的思维导图构建思路:

1. 时间轴梳理

-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 中国近现代史: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

- 世界史: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欧美)→现代(二战后)

2. 主题分类

-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地方治理、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等

- 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改革、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等

-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宗教传播、科技成就、文学艺术等

- 社会变迁:人口流动、阶级结构、社会风俗、教育制度等

3. 历史事件关联

- 如“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 “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冷战”与“多极化趋势”的相互影响

4. 史料分析技巧

- 学会辨别史料来源与可靠性

- 掌握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与论证

四、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注重教材:历史学习应以教材为核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多做真题,培养材料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关注时政,拓展视野: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历史与当下的联系。

4. 善用工具,提高效率:如思维导图、时间轴、表格对比等方法,有助于系统复习。

结语

2018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在保持传统命题风格的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与综合性。通过对试题的深入分析与思维导图的构建,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