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翻译课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历史教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 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准备:
-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 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等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或者引用一句名言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欧阳修所著的《伶官传序》。例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伶官传序》,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更是一部深刻的史论著作。”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
1. 播放录音范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停顿,标出生僻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探究(约20分钟)
1. 整体把握: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不同段落,并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2. 深入分析:
- 分析“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 第二段至第四段:讨论庄宗李存勖如何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他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小组合作交流: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问题,然后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谈谈你认为类似的情况还有哪些?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借古讽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
-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教案
- 主要内容概述
- 借古讽今的手法解析
- 启示与反思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找更多关于欧阳修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3.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