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4 07:40:58

在汉末三国那个群雄并起、风云变幻的时代,文学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刘桢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作以清峻见长,其中《赠从弟》三首尤为后世称道。这组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蕴含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其一

原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为:

高高耸立于山巅的松树啊,在山谷间吹拂着瑟瑟的冷风。那呼啸而过的风声多么猛烈,然而松树的枝干却显得如此坚韧挺拔!即便是在严冬时节,冰霜肆虐,天地间一片惨淡,松树依旧保持着它端正的姿态。难道它没有遭受过寒冷的侵袭吗?但松柏自有它坚贞的本性啊!

这首诗以松树为喻,歌颂了松柏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精神品质。诗人通过对比风之狂暴与松之坚毅,凸显出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从而寄寓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其二

原文如下: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共栖金琅玕。

译文为:

凤凰栖息于南岳之巅,围绕着孤竹的根部盘旋飞翔。心中充满对高洁理想的不懈追求,奋力展翅飞向那浩渺的云霄。难道不曾经历过艰辛困苦吗?但它耻于与那些庸碌无为之辈同流合污。何时才能如传说般降临人间展现祥瑞呢?到那时愿能与凤凰一同栖息于珍贵的金琅玕之上。

此诗借凤凰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凤凰被视为百鸟之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德行与智慧。在这里,刘桢以凤凰自比,表达了不愿随波逐流、甘愿承受艰难险阻也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其三

原文如下:

凤皇集南冈,徘徊失故处。

岂不常勤苦?羞与鸡鹜争。

何时当来仪?共栖嘉树林。

嘉树蔽华阴,清风生其间。

焉得思所同,携手共登攀。

译文为:

凤凰落在南边的小山坡上,徘徊之际仿佛迷失了原来的归宿。难道未曾经历过多番辛劳吗?可它不屑与那些平庸之辈争夺利益。什么时候才能像古籍记载那样成为吉祥的征兆呢?到那个时候希望能与凤凰一起栖息在美好的树林之中。这些茂密的树木遮挡住了强烈的阳光,轻柔的微风穿梭其间。如何能够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呢?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彼此携手共同攀登更高的目标。

这首诗继续沿用了凤凰这一意象,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他强调要远离世俗纷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远,并且渴望结识同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士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赠从弟》三首通过对松柏和凤凰两种不同事物的描写,集中体现了刘桢崇尚自然、追求卓越的思想内涵。同时,这两者也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前者注重内在修养,后者侧重外在表现;前者强调持之以恒,后者倡导积极进取。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