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和学唱《拔根芦柴花》,引导幼儿感受江苏民歌的节奏特点与地方特色。
2. 培养幼儿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3. 通过动作模仿和集体演唱,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 音乐《拔根芦柴花》音频
-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江南水乡、芦苇荡等场景)
-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沙锤、铃鼓等)
- 教学PPT或黑板画(用于辅助教学)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芦苇吗?芦苇长在哪里?你知道在江南地区有一种特别好听的歌曲叫《拔根芦柴花》吗?”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2. 欣赏与感受(8分钟)
播放《拔根芦柴花》音乐,让幼儿初步聆听。教师可以配合音乐做简单的动作模仿,如“拔芦柴”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是快还是慢?有没有节奏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习歌词(10分钟)
教师逐句教唱,注意发音清晰、节奏准确。可结合动作帮助记忆,例如:
- “拔根芦柴花呀,拔根芦柴花”——双手模拟拔芦苇的动作;
- “一根两根三根四根”——边唱边数手指。
通过反复跟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和歌词。
4. 创编动作(8分钟)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如“摇橹”、“划船”、“摘芦花”等,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5. 合作表演(7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作进行表演,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6.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这首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拔根芦柴花》。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 结合美术活动,绘制“江南水乡”主题画作。
- 开展“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认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说、唱、动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了传统民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