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的靡靡是什么意思】“靡靡之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语言低沉、柔弱、缺乏力量,甚至带有颓废、萎靡的意味。其中,“靡靡”是关键部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个成语的内涵。
一、
“靡靡”在“靡靡之音”中,本义为柔弱、细小、轻软的样子。引申为声音柔和、低沉,缺乏力度,有时也带有令人沉迷、不思进取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靡靡”常用于描述音乐、语言或风气,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示一种消极、颓废的状态。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某些艺术作品或社会风气过于柔弱、缺乏正气,容易让人沉迷而丧失斗志。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引申义 | 示例 |
靡靡 | 柔弱、细小、轻软 | 古代诗词、典籍中常见 | 声音柔和、缺乏力量;风气颓废 | “靡靡之音,令人沉醉” |
靡靡之音 | 指柔弱、低沉、缺乏力量的音乐 | 《左传》等古籍中出现 | 常用于批评艺术或社会风气 | “此曲靡靡,不足为训” |
三、补充说明
“靡靡之音”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指郑国的音乐风格,后来被孔子等人批评其柔弱无力,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建设。因此,“靡靡之音”不仅是一个音乐术语,更是一种文化批评的象征。
在现代语境中,“靡靡之音”也可以泛指那些内容空洞、情绪低落、缺乏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或社会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靡靡之音”的历史背景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查阅《左传》《论语》等古典文献。
以上就是【靡靡之音的靡靡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