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饿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饿”是一个常见的字,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因缺乏食物而产生的状态。虽然“饿”字本身不常单独出现在成语中,但与“饿”相关的成语却不少,这些成语多用来形容饥饿、贫困、生活艰难等情境。以下是一些含有“饿”字或与“饿”相关含义的成语总结。
一、含“饿”字的成语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饿殍遍野 | 形容灾荒年景,饿死的人很多,到处都是尸体。 | 《左传》 |
饿虎扑食 | 比喻非常急切地去追求某事。 | 《水浒传》 |
饿鬼投胎 | 比喻人贪吃、馋嘴。 | 民间俗语 |
饿得前胸贴后背 | 形容非常饥饿的状态。 | 口语化表达 |
饿虎见羊 | 比喻贪心的人看到有利可图的事物。 | 《战国策》 |
二、与“饿”有关但不直接含“饿”字的成语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饥肠辘辘 | 形容非常饥饿。 | 现代常用 |
饥寒交迫 | 饥饿和寒冷同时袭来,形容生活极度困苦。 | 《红楼梦》 |
食不果腹 | 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 《孟子》 |
风餐露宿 | 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三国志》 |
三餐不继 | 指连基本的三顿饭都不能保证,形容极度贫困。 | 现代常用 |
三、总结
虽然“饿”字在成语中并不是特别常见,但与“饿”相关的成语却有很多,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人性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无论是“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还是“饥寒交迫”的生活状态,都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让这些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