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踉跄跄是什么意思】“踉踉跄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醉酒、受伤、疲惫或情绪激动时的步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形象性。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踉踉跄跄 |
拼音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含义 | 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出处 | 常见于现代汉语,无确切古籍出处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动物走路的姿态,带有形象化的描写色彩 |
近义词 | 歪歪扭扭、东倒西歪、跌跌撞撞 |
反义词 | 步履稳健、行云流水、步伐整齐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醉酒后 | 他喝得酩酊大醉,踉踉跄跄地走回家。 |
受伤后 | 他脚踝扭伤了,走起路来踉踉跄跄。 |
疲惫时 | 一天工作下来,她脚步踉踉跄跄,几乎站不稳。 |
情绪激动 | 看到久别重逢的朋友,他激动得踉踉跄跄地跑过去。 |
三、词语特点
- 形象性强:通过“踉踉跄跄”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到人物的状态。
- 口语化:虽然属于书面语,但更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
- 情感色彩:多用于描绘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有时带有轻微的贬义或幽默意味。
四、总结
“踉踉跄跄”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状态。它在文学、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准确传达出人物当时的身体或心理状态。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