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赏析】一、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句词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孤独、高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通过“寒枝”与“寂寞沙洲”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不愿妥协的态度。
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苏轼在贬谪期间内心的孤寂与超然。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尤为经典,象征着一种清高不屈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坚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原文句子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作者 | 苏轼(北宋) |
创作背景 | 被贬黄州期间,处境艰难,内心孤独 |
词句释义 | 鸳鸯飞遍寒冷的枝头也不愿栖息,独自停留在冷清的沙洲上。 |
意象分析 | “寒枝”象征困境,“寂寞沙洲”象征孤独与清冷环境 |
主题思想 | 表达高洁不屈、不随俗沉浮的精神追求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文学价值 | 展现苏轼在逆境中的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
后世影响 | 成为表达孤傲与坚守的经典名句,常被引用 |
三、结语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仅是苏轼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代表了古代士人面对困顿时的一种精神选择。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理想、人格与自由的思考。这种不妥协、不随俗的态度,正是中华文化中“士”精神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