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什么意思】“可怜夜半虚前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全诗为: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句诗表面上是写汉文帝在深夜召见贾谊(即“贾生”),但最终却没有询问治国之道,而是谈论鬼神之事。实际上,这是李商隐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朝廷重用迷信、忽视人才的不满。
一、原文解析
- 宣室:汉代宫殿名,代指朝廷。
- 求贤访逐臣:指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向被贬谪的臣子请教。
- 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才华出众,无人能比。
- 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惜到了半夜,皇帝只是空坐于前席,并未真正咨询国事。
- 不问苍生问鬼神:没有关心百姓疾苦,反而谈论鬼神之事。
整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汉文帝深夜召见贾谊,但最终并未真正听取他的治国之策,而是沉迷于鬼神之说,令人惋惜。
二、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贾生》 |
诗句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字面意思 | 夜半时分,虽有前席之礼,却并无实质内容 |
深层含义 | 批评统治者不重用人才,只关注虚无缥缈之事 |
历史背景 | 借汉文帝与贾谊之事,讽刺现实中的政治弊端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人才被忽视、国家治理失衡的忧虑 |
三、延伸思考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写,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影射。在古代,许多有志之士因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在今天,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领导或决策者,表面重视人才,实则忽视实际问题,只关注形式或迷信。
因此,这句话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备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四、结语
“可怜夜半虚前席”是一句充满讽刺意味的诗句,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领导者应关注民生、重视人才,而非沉溺于虚无缥缈之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