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出自《史记·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深刻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它揭示了屈原与楚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因忠诚而遭贬谪、最终投江自尽的历史背景。
屈原作为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主张联齐抗秦,提倡改革内政,但由于朝中奸佞当道,楚王未能采纳其建议,反而听信小人之言,导致国家日益衰弱。屈原因此忧愤交加,最终选择以死明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理想无法实现的绝望。
这一句话不仅是对屈原个人遭遇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古代政治腐败、忠臣受抑现象的深刻反思。
二、核心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屈原列传》 |
原文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意思 |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 |
背景 | 屈原为楚国重臣,主张联齐抗秦,但被小人排挤 |
结果 | 楚王不听忠言,屈原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
意义 | 揭示古代忠臣受抑、君主昏庸的历史现象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文人抒发爱国情怀与悲愤情绪的经典表达 |
三、结语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不仅是对屈原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的一种深刻写照。它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统治者的决策,更与是否能够听取忠言、任用贤才密切相关。屈原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有识之士在困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