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在古代文言文中,《口技》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民间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精妙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节入微的观察。
原文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现代汉语解读:
京城中有一位擅长口技表演的人。一天,他受邀参加一场大型宴会,在大厅东北角设置了一道八尺高的屏障,这位口技表演者坐在屏障内,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用来敲击发声的抚尺。所有观众围坐成一圈。片刻之后,只听见屏障内传来一声抚尺敲击的声音,全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大声喧哗。
从远处传来深巷里狗叫声,接着是一位妇人醒来打哈欠的声音,她的丈夫还在梦中呢喃。随后孩子醒来开始哭泣,丈夫也随之清醒。妇人轻拍孩子的背部哄他入睡,孩子边吃奶边哭闹,妇人哼唱着安抚他。这时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也醒了,不停地发出声音。就在这一刻,妇人的拍打声、哼唱声、孩子的吃奶哭声、大孩子的醒来声、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各种声响同时响起,表演达到了极致。全场的宾客都伸长脖子,斜眼看着,面带微笑,心中默默赞叹,认为这表演堪称绝妙。
不久后,丈夫的鼾声逐渐响起,妇人拍打孩子的动作也慢慢减弱直至停止。隐约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还有盆器翻倒的声音,妇人在睡梦中咳嗽了一下。宾客们稍微放松了一些,重新端正了坐姿。
突然间,有人高喊:“失火啦!”丈夫立刻起身大喊,妇人也随之惊醒高呼。两个孩子同时哭了起来。紧接着,仿佛有上百上千人呼喊,上百上千个孩子哭喊,上百上千条狗狂吠。夹杂着房屋倒塌的轰鸣声,爆炸声,风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同时还伴有上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拖拽房屋的呻吟声,争抢财物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无论是什么样的声音,这里都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双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无法指出其中的一种;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无法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于是,所有的宾客都脸色大变,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颤抖不已,几乎要抢先逃跑。
就在这时,一声抚尺敲击的声音响起,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撤掉屏障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抚尺罢了。
这篇文言文不仅展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非凡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艺术的高度欣赏和认可。通过对不同场景下声音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精彩的演出之中,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