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5-06-22 21:51:26

问题描述: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这个怎么弄啊?求快教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2 21:51:26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石壕吏》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真实的人性刻画而闻名。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是他忧国忧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感受它所传递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翻译: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了石壕村。深夜里,差役突然闯入村庄抓人。年迈的老翁翻墙逃走,老妇人则走出门查看情况。差役的咆哮声是如此愤怒,而老妇人的哭诉声又是那么悲苦。听到这一切,我仔细倾听老妇人的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驻守。其中一个儿子最近捎来了信,另外两个却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却再也无法回来。家里除了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外,再没有其他能干活的人了。他的母亲虽然还在,但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即便我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也愿意跟随你们连夜回去服役,希望能赶上前线做饭。”

赏析:

杜甫通过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没有直接描述战场上的厮杀场景,而是聚焦于一个家庭的遭遇,通过老妇人的话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诗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官府的残暴与百姓的无助。此外,“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生者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苦难。

《石壕吏》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生活,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