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一、活动名称:我们的小帮手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身边帮助者的感恩之情,培养乐于助人的情感。
2. 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帮手”,如老师、家长、同学等,并知道他们是如何帮助自己的。
3.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主动帮助他人,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三、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
- 小红花贴纸若干
- 故事卡片《小明的妈妈》
- 简单的道具(如小篮子、小帽子等)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小朋友帮忙的照片,提问:“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帮助别人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兴趣。
2. 情境讨论(8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小明的妈妈》,讲述小明在幼儿园遇到困难时,妈妈如何帮助他。然后提问:
- “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 “妈妈是怎么帮助他的?”
-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帮助”是一种温暖的行为。
3. 角色扮演(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帮手”的角色(如老师、医生、警察、清洁工等),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在帮助别人时的感受。
4. 实践活动(10分钟)
教师组织“我来当小帮手”游戏。例如:
- 帮助同伴整理玩具
- 为需要帮助的同学递水
- 协助老师分发材料
完成后,给予幼儿小红花贴纸作为奖励,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
-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 “你觉得自己今天有没有做‘小帮手’?”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家长配合:请家长在家引导孩子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拍照记录,带回班级分享。
- 区角活动:在“社会角”设置“我是小帮手”主题墙,供幼儿张贴自己的帮助行为照片。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小帮手”的范围,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
七、注意事项:
-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拥挤或争抢。
- 鼓励所有幼儿参与,避免个别幼儿被冷落。
- 教师应适时引导,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