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的意思是什么】“秋毫”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或书面语中。它原本指的是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后来引申为极细微的事物。在现代汉语中,“秋毫”多用来形容极其微小的东西,有时也带有比喻意义,如“明察秋毫”,表示观察细致入微。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秋毫”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类整理:
一、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qiū háo |
含义 | 原指秋季鸟兽新生的细毛,后引申为极细微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与“明察”等词搭配使用 |
例句 | 他目光如炬,能明察秋毫。 |
二、引申义与常见用法
用法 | 释义 | 例句 |
明察秋毫 | 形容观察非常细致,连极小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楚 | 他做事认真,总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任何细节。 |
秋毫之末 | 比喻极微小的部分 | 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忽视秋毫之末。 |
无伤秋毫 | 指对某人或某事没有造成丝毫伤害 | 这次事件对他来说无伤秋毫,毫无影响。 |
三、文化背景与出处
“秋毫”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眼睛能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却看不见一车柴火。这句话用来比喻人虽然能看到细微之处,却可能忽略更大的问题。
四、与其他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秋毫”的区别 |
细节 | 事物的具体部分 | 更强调具体的内容,而非微小程度 |
微小 | 极其细小 | 与“秋毫”意思相近,但“秋毫”更具文学色彩 |
精确 | 准确无误 | 强调准确性,而非微小性 |
五、总结
“秋毫”作为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语,不仅在古代典籍中频繁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有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它既可以形容极小的事物,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洞察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掌握这一词语的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雅度。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秋毫”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