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攴字是什么意思】“攴”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属于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它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书法或某些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以下是对“攴”字的详细解析。
一、字义总结
汉字 | 攴 |
拼音 | pū |
部首 | 手 |
结构 | 左右结构 |
笔画 | 7画 |
本义 | 表示用手击打、敲击的动作 |
引申义 | 教育、教导(因古代有“教鞭”之意);也用于表示“治理”、“管理” |
现代用法 | 不常见,多用于古文或书法作品中 |
二、详细解释
“攴”字由“手”和“又”组成,其本义是“用手击打”,即“击”的意思。在古代,“攴”常与“教”结合使用,如“教鞭”一词,意指教师用来惩戒学生的工具,因此“攴”也引申为“教育、教导”的含义。
此外,在一些古文中,“攴”还被用来表示“治理、管理”的意思,如《尚书》中有“攴政”一词,意为治理政务。
三、使用场景
1. 古文阅读: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遇到“攴”字,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2. 书法艺术:由于“攴”字结构独特,常被书法家用于创作,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3. 姓名用字:极少数人会在名字中使用“攴”字,寓意“教化、治理”等美好含义。
四、相关词语
词语 | 解释 |
教鞭 | 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象征教育权力 |
攴政 | 治理政务,多见于古文 |
攴击 | 击打、打击的动作 |
五、结语
“攴”字虽不常见,但其历史渊源深厚,承载了古代文化中关于教育、治理与礼仪的重要思想。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与传统文化。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虽然日常使用不多,但在学习古汉语或欣赏书法作品时,掌握这一字的含义仍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