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文言文及翻译】“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典故,出自宋代《宋史·杨时传》,讲述的是理学家杨时与游酢在雪天拜访著名学者程颐,但程颐正在休息,他们便在雪中站立等待,直到积雪一尺多深。这个故事体现了尊师重道、求学不倦的精神。
一、文言文原文: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zuò)遇于道,适(shì)有雨,遂止于逆旅。颐方瞑目坐,二人不敢言,立于门外。颐觉,呼之,问曰:“贤者何以至此?”对曰:“吾等闻先生讲学,故来请教。”颐曰:“吾方有所思,未暇应也。”二人又立久之。颐曰:“汝等可去。”时曰:“愿再听教。”颐曰:“已矣。”时乃退。其后,时与游酢俱从颐学,世称“二程门下”。
二、白话翻译:
杨时到洛阳拜访程颐,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和游酢在路上遇到下雨,就暂时住在旅舍里。程颐正闭目打坐,他们不敢说话,只好站在门外等候。程颐醒来后,叫他们进来,问道:“你们为什么到这里?”他们回答说:“我们听说先生讲学,所以来请教。”程颐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没有时间应答。”他们又站了很久。程颐说:“你们可以走了。”杨时说:“希望能再听您教诲。”程颐说:“已经晚了。”于是杨时离开。后来,杨时和游酢都跟随程颐学习,世人称他们为“二程门下”。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宋史·杨时传》 |
主要人物 | 杨时、游酢、程颐 |
故事背景 | 宋代,杨时和游酢拜访理学家程颐 |
故事内容 | 雪中等候老师,表现尊师重道精神 |
故事寓意 | 强调尊重师长、勤奋求学、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
文言文原文 | 见上文 |
白话翻译 | 见上文 |
四、文化意义
“程门立雪”不仅是古代学子尊敬师长的典范,也象征着一种执着追求学问的精神。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教育后人要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尤其在学术和道德修养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学问的虔诚态度,以及对师长的敬重之心。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