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的成语有哪些】“粟”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谷物,尤其是小米。在成语中,“粟”字虽然不常见,但也有几个与之相关的成语,它们多用于形容粮食短缺、生活困苦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下是对“粟”的相关成语的总结。
一、
“粟”作为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成语中虽不多见,但其含义往往与民生、国家治理、节俭等主题密切相关。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体现了古人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以下是常见的含有“粟”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二、含“粟”的成语表格
成语 | 拼音 | 出处/来源 | 释义 | 用法示例 |
粟马 | sù mǎ | 《左传》 | 指用粟米喂马,比喻节约、爱惜粮食 | 他一生清贫,粟马为生,备受敬重 |
仓廪实而知礼节 | cāng lǐn shí ér zhī lǐ jié | 《管子·牧民》 | 谷仓充实了,人们才懂得礼仪 | 国家富足,仓廪实而知礼节 |
饥者易为食 | jī zhě yì wéi shí | 《孟子·公孙丑下》 | 饥饿的人容易满足,比喻人处于困境时更容易接受帮助 | 在饥者易为食的情况下,他接受了援助 |
粟红稻白 | sù hóng dào bái | 无明确出处 | 形容丰收年景,粮食充足 | 年景好,粟红稻白,百姓安居乐业 |
粟贱伤农 | sù jiàn shāng nóng | 无明确出处 | 粮食价格低,农民受损 | 市场粮价下跌,粟贱伤农,农民叫苦 |
三、结语
尽管“粟”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不高,但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十分深远。从“粟马”到“粟贱伤农”,每一个成语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的重视以及对民生的关注。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俭、民生和农业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粮食”相关的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