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的意思】“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生命已经接近尽头,如同风中之烛、即将熄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老年人身体虚弱、生命垂危的状态,带有较强的悲凉和感慨意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风烛残年 |
拼音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字面意思 | 风中的蜡烛,将要熄灭的晚年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年老体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演讲或正式场合,表达对老人生命的感慨 |
情感色彩 | 带有悲凉、哀伤、惋惜的情绪 |
二、来源与用法
“风烛残年”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吾虽不敏,然闻古人云:‘风烛残年,无以自全。’”后世多用此成语来形容老年人的生命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文学描写:如小说、散文中描写人物的老年状态。
- 悼念场合:在追思、纪念活动中,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 社会评论:有时也用于批评某些忽视老年人权益的现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残年暮齿、风中残烛、日薄西山、行将就木 |
反义词 | 青春年少、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年富力强 |
四、使用示例
1. 老张已到风烛残年,家人对他照顾得非常周到。
2. 在他风烛残年的最后时光里,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3. 面对风烛残年的亲人,我们更应珍惜相处的每一刻。
五、总结
“风烛残年”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晚年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爱老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于消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情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