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2 01:05:42

在古代经典中,《孟子》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重要著作,而其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更是体现了孟子对治国理念的深刻见解。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问答,探讨了如何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的问题。

原文节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注释

-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

- 河内、河东:地名,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东地区。

- 凶:荒年。

- 数罟(gǔ):密网。

- 洿(wū)池:深水池塘。

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当河内发生饥荒时,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且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如果河东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处理。我观察邻国的政策,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然而,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交锋,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如果那些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这又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们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是在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更多了。不违背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不使用过密的渔网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完;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能让百姓养家糊口、安葬死者都没有遗憾了。让百姓养家糊口、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就是施行王道的开始。”

解析

本文通过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施行仁政,而非单纯的军事扩张或资源调配。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为喻,指出梁惠王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受灾百姓,但这些行为本质上仍然是在逃避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人民的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提倡的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的治国理念,这对于现代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