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华佗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就医”,用来比喻一个人有缺点或错误却不肯承认,甚至拒绝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讳疾忌医 |
拼音 | huì jí jì yī |
出处 | 《三国志·华佗传》 |
字面意思 | 隐瞒疾病,害怕治疗 |
引申含义 | 对自身的问题或错误不承认,拒绝改正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人不正视问题、不听取意见 |
二、成语故事
“讳疾忌医”最早来源于东汉名医华佗的故事。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患头风病,多次请华佗诊治,但华佗建议他动手术。曹操怀疑华佗想害他,便将他关进监狱。后来,曹操的病情加重,临死前才后悔没有听从华佗的建议。
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讳疾忌医”的典故,用以警示人们要正视问题,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怕丢面子而拒绝帮助。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总是讳疾忌医,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 |
作宾语 | 这种讳疾忌医的态度只会让问题更糟。 |
作定语 | 他的讳疾忌医行为最终导致了失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掩盖错误、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
反义词 | 虚心接受、知错就改、迎难而上 |
五、总结
“讳疾忌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的是面对问题时应有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进步;如果一味掩盖错误,最终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应避免“讳疾忌医”的心态,勇于接受批评与建议,从而不断成长和完善自己。